欧阳先生的作品以清简为尚,以虚旷为怀,用笔温和清腴、骨肉停匀,意境透亮空明、野逸祥和、笔墨静美,充满着清丽柔和的恬淡意态,弥漫着潇洒出尘的二王余韵与不染铅华的八大遗风,如涓涓细流在人们的心田里静静地流淌、默默地缠绕。在欧阳先生的作品间徘徊徜徉,仿佛间你会觉得宇宙变得无限宽广、时间也被无限延长了一样,香烟袅袅间,耳畔不时传来悠悠的梵音,心境是那样的澄明而又旷远。就象初春的清晨,在葱绿的草木与繁茂的鲜花间徜徉留连。也或如暮秋的午后,在慵懒而疲惫的阳光下枕水听琴。
书法是有灵魂的,也是有故乡的。欧阳先生之所以能以其丰满多变的墨色与形质充盈的线条,在白色的宣纸上幻化出意味深长的各式风景,是因为先生早已把对故乡、生命、自然、时代的感悟收拾于行囊之中,义无反顾地踏着沉重的步履,跋涉于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之上,在书法的经典里寻找着中华传统的文化圣地。这是一块布满荆棘,却也开满鲜花的圣地。这是一块老气横秋,却又挂满星斗的圣地。先生寻找到了这块圣地,并流连于此,独享寂寞的时光。我从先生的作品中看到了一份安宁的神态,感受到了一股温文尔雅、谦谦君子的清丽之风。
很多人都说欧阳先生的书法是继承与创新的产物,那么究竟何为书法的创新呢?其实,所谓的创新只是一个大众化的提法,其实质就是书法作品所呈现出的差异性,这个差异性就是个性,即书法创作不仅要靠主客观结合去运思、营造,也要靠一定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中国书法最高的审美价值就蕴藏于历代文人所呕心沥血创造出的大批法书之中,如何学习传统的书法经典,是需要智慧的,也是个极为隐秘,甚至无情的过程。
欧阳先生一直在与书法史上伟大的书家所确立的书学传统进行对话,但却并没有迷失在传统经典的汪洋大海之中,先生的灵魂也没有漫游在别人的世界里。先生既不是文化虚无主义的信徒,也不是文化复古主义的粉丝。先生的书法作品,形式上观照的是当代的经验和历史的碰撞,其实质却仍是对中国书法审美的思考。初看先生的书法作品,好似层层套着古人的衣服,细细捉摸,方知先生早已将其一一脱去,全部穿上了自己的衣装。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又痛苦的,这是一个去除层层遮蔽、灵魂回归的过程,这是一个明心见性,最终出落为一个“真我”的过程,是建立在书法艺术共性基础上的艺术个性。
一个书家的思想境界,不仅可以决定作品的形态,也可界定书家本人的能力、修养、气质和品格。先生了无挂碍,散淡潇洒,这样的状态离艺术的距离最贴近,灵魂的声音也最清晰,所以欧阳先生的笔墨才会如此空明,体现出一种没有传统负担后的轻松。作品中心灵情愫的感人流露和哲思感悟的深邃真切,引发了观者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这样的作品无疑是可以超越时空、获得永恒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