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狭窄的书斋里,沏上一杯清茶,操着一把篆刻刀和一块寿山石,倾听着心灵的呼唤,任刀在石上流走,宛如一曲美妙的乐曲,这就是篆刻带给我的无比的欢欣和愉悦。我想,人生的至乐也不过如此吧!如果可能的话,我愿意永远定格在这一刻。
与篆刻结缘,说来话长。在我童年的时候,受家庭的熏陶,没事就喜欢写写画画,信笔涂鸦,并且还有很高的“审美”意识,在每幅书画“作品”上一定要添上款、题下款,然后再画上个小红戳戳方才罢休。现在想起来,这也许就是我和篆刻最初的结缘吧。参加工作后,我成了一名光荣的煤矿工人,但在业余时间里还是喜欢刻印、写字、画画,也经常为单位出板报、写标语,俨然成了单位里的“名人”,也由此进了机关、当了干部,直至今日成了报社的编辑,去年又调到企业的文联工作。
1985年到沈阳出差,逛书店时偶然看到一本《中国历代篆刻印集》,当时就被书中的万千世界所吸引,虽然囊中羞涩,却搜遍衣角,买下了这本令我心仪的“宝贝”。看着口袋里剩下仅有买火车票的3元钱,只好让肚子受委屈了。从此,这本印谱就成了我的“伴侣”,每时每刻都带在身边,一有时间,就和他对视、交流,从中领略那“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的意境。经过几年的学习与积累,我敲开了篆刻这门被称为印学的传统艺术的大门,以至于在里面流连忘返、彷佯至今。
我认为,学习篆刻必须学习传统。为此,我注重广泛涉猎,尽情汲取古人的精华。古玺外型的朴素自然,不假修饰,章法的开合变化,或聚或散,韵味淳朴;汉印的浑厚朴实,势韵自然,变化万千;封泥的平和温恭,不激不历,而残缺变形的泥边又显得那么神秘。我常常惊叹古代先民超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令我心神俱醉。此外,我还特别钟情于明清流派及近代名家之作,那寥寥数字,方寸天地,或工或写,瞬息万变,神采飞扬。这些都让我迷醉,以至于一有闲暇,就习篆、临摹、创作,有时一坐就是一天。寒来暑往,与星月相伴,一晃二十余载。
学习传统是手段,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才是目的。我在篆刻创造中,注重作品内涵的开掘,力图使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统一。在印文处理上,我以古玺为基础,融合现代审美理念,将文字印化处理,根据印面需要对文字进行合理地变形、增减和挪移,使其和谐统一。在章法采取“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容透风”的方式,营造出疏密有致、纵横开阖的空间感,使印面呈现出三维空间的效果,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刀法上采取冲、切并用、以冲为主,追求率意、清爽、自然、天真的笔意刀痕,力求达到刀笔合一、心手相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年来,我的作品多次在省和全国的展事中入展、获奖,这更坚定了我在篆刻艺术道路上奋力前行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我也深刻的感到,如何在学习借鉴古代经典作品的基础上做到融合现代理念,创造出属于自己面目的作品,还需要我去探索。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居一陋室、操一刀石、沏一杯清茶、捧一卷古书,在篆刻艺术的海洋中探索、寻觅、创造…………欣欣然不知老之将至,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