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馆 主办 加入收藏 | 回到总馆
首页 > 痴迷书道 一以贯之 ——彭昌盛其人其书

痴迷书道 一以贯之 ——彭昌盛其人其书
2015-10-24 22:46:19   点击:894

 

痴迷书道  一以贯之

——彭昌盛其人其书

傅德锋

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梦想,有的人甚至从小就产生各种各样的梦想。也只有敢梦敢想的人,才会一步一步去做,逐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彭昌盛是一个对书法怀有美好梦想的人,他从自己对书法产生兴趣,拿起毛笔来开始练习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自己实现书法的梦想之旅……

他虽然是80后,但早在2003年即在荆门市第二届群众书法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次年就出版了《彭昌盛书法集》,该书还荣获湖北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5年主持创建华中师范大学南湖书画协会并推选为首任会长。2006 入展全国第一届硬笔书法家作品展,作品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这一连串的成绩表明,彭昌盛不仅进步迅速,而且一刻也没有停下他学习书法的前进的脚步,他在不断向更高的艺术境界攀登。

彭昌盛学习书法非常刻苦用功,他把别人休闲、娱乐和玩耍的时间都用在了读帖临池上,早年尽管经济收入不多,但他每个月都还是尽可能省出一些钱来购买笔墨纸砚和书籍之类,以此来保证书法学习的正常进行。

彭昌盛学书,涉猎各体。真、行、草、隶、篆各种碑帖他都买了很多。一有空闲时间就翻阅、对照临习。他练习书法达到了一种如痴如醉、近乎疯狂的程度。但一开始由于缺乏名师指点,在学习目的和方法上难免会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也是很多刚开始学习书法者都无法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秦篆、汉隶、张旭怀素、唐楷、魏碑、二王、孙过庭《书谱》、赵孟頫、董其昌、王铎、傅山,等等等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接触和涉猎。但他后来得到了同道师友的热心指导和鼓励、帮助,逐渐重新确立了自己的学书方向,有了明确的追求目标。特别在行草书和楚简方面着意较多。学习行草书,根基一定要稳,取法一定要高,因此,向二王、孙过庭、米芾、赵孟頫学习就成为一条必由之路。

但他也善于从明清行草书当中摄取有益养料来强化和丰富作品的信息含量。他特别对董其昌、傅山草书进行过比较深入的临摹学习,在彭昌盛的草书作品中就带有明显的董其昌、傅山草书韵味。董其昌草书空灵、恬淡而富有气势,清代著名书家王文治《论书绝句》曾赞曰:“书家神品董华亭,楮墨空元透性灵。 除却平原俱避席,同时何必说张邢。”此诗虽有过誉之处,但也绝非毫无道理。董其昌在书画创作方面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明代艺坛的主流。他的书法作品讲求空灵、追求禅意。我从彭昌盛的草书作品当中看到他对董其昌草书空灵的一面有着较好的把握。他的这一路草书将董其昌与傅山进行融合,写出了一定的新感觉,的确不是为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径。

此外,彭昌盛对《书谱》和颜真卿行书也有比较深入的学习,他创作的书谱风格的行草书适当融入二王手札的笔意,古朴散淡,灵动自然。用笔、结体、章法都很讲究,而颜真卿和何绍基一路行书也是互为融合的结果,从中体现出他不断探索的心理路程。他写的楚简,在笔法上中锋、侧锋互用,在墨法上浓、淡、干、湿、枯并举。章法疏朗大方,在落款上颇为讲究,密集的款字与疏疏落落正文形成对比,显得颇为逮人眼球。

总之,从总体上来看,彭昌盛尽管属于80后,但他在书法上所下的功夫和取得的成绩堪与很多60后、70后相媲美。像他这样的有心者和有志者,在艺术方面,早晚都会获得更大的成功。要说不足,也是有的。但我们无须苛求这个年龄段的书家去过早形成什么鲜明的艺术风格,这一是不符合年龄特点,二是在这个年龄段的书家更需要去做的应该是继续深入古法,继续大胆进行多方探索。根深方能叶茂,当把自己的艺术一头深深植根于传统的土壤里边时,他的另外一头才更有可能伸向未知领域,结出累累硕果。

(作者系书法家、艺术评论家、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精英班成员、全国各大权威书画报刊专栏作家、多家书法网站论坛总版主、学术主持人)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十六字令 <第三部> 彭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