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馆 主办 加入收藏 | 回到总馆
首页 > 只是喜欢——我的书法之路

只是喜欢——我的书法之路
2017-09-12 07:44:26   点击:925

我接触书法比较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在读小学。尽管在农村,但是学校师资不弱,回想起来,语文数学课不说,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也都上得很规矩。印象很深的是:体育课居然有教材,体育活动也多,运动会也不陌生;音乐课要识谱,不但讲乐理而且期末有考试,几乎每节课都用风琴;美术课也不含糊,大图画本子里装订有宣纸,中国画、西画(素描、水彩)都能按教材来教学。这些在今天固然不足为奇,但三十几年前而且是农村,实在难得。那时候学校开设写字课,教材用过几种,有描红、描绿、仿影。由铅笔到钢笔圆珠笔再到毛笔,同学们无不兴致盎然。那时候上课有不少同学带砚台、墨块,也有用墨汁的,挺有气氛的。老师会在同学们写得好的字边上画个小圆圈表示肯定,我差不多每次都是得小圆圈最多的。

教我们写字课的老师也是我们的美术课老师,叫刘景龙。刘老师当时风华正茂,于绘画、书法都很有水平。我于绘画多少有些天赋吧,刘老师对我有印象。大约三年级的时候,刘老师让我到他家里。记得刘老师当时正在家里画画,墙壁上挂着好多画,那阵势我从前是没见过的,当时就觉得特别好,我喜欢那种氛围。刘老师跟我讲他要指导我学画,我当然是欢喜得不行。从那时起,有时在课后有时在刘老师家,我开始相对系统地学习绘画,以中国画为主,也学素描。之后的几年,在刘老师的指导下,我的作品多次在美术展览比赛中参展获奖。相处日久,经常看到刘老师写字,他也鼓励我应该把字写好,我对写字的兴趣于是日渐浓厚。

刘景龙老师是我绘画与书法的启蒙老师,如果说多年以后我在艺术学术上多少算有一点成绩的话,与刘老师那些年的给我的教导是绝对分不开的,也正因为如此,三十几年间,我对刘老师一直心怀深深的崇敬与感激。

比较而言,我在小学阶段对绘画更着迷,下的功夫也多些,而在写字上,课堂之外还没有特别下功夫,但由于画画的关系,对毛笔已经不陌生了。

八十年代,书法热潮方兴未艾,我所在的兴城尽管是县城,在报刊摊书摊上也很容易见到书法类杂志。我在兴城古城南街的报刊摊偶然遇到《青少年书法》杂志1988年第1112期,粗略一翻,爱不释手,当即买下。那时候的《青少年书法》杂志还是骑马钉装,页码不多,挺薄的,但看得出来在版式设计上很用心,内容也丰赡。这两期杂志,为我打开了领略书法篆刻世界无限风光的大门。那些年我买的最多、对我影响也最大的杂志就是《青少年书法》。从那以后,我成了古城内外几家报刊摊书摊的常客,《青少年书法》之外,《书法》《中国书法》《书与画》《中国钢笔书法》也是我非常喜爱的杂志,买了不少。那时候能见到的书法资料有限,杂志成了我了解书法的最好的窗口,一本杂志到手,翻阅再三,不厌其烦,经常连广告都不放过,简直着了迷。

比起小学,中学的功课要紧张得多,对书法和绘画,动笔的机会少了,但兴致不减,课业之余,翻阅相关的图书杂志,成了最好的消遣。书法绘画类书籍在新华书店偶尔能买到,但是种类实在有限,不解渴,而杂志上的图书出版信息自然引起我的注意。从中学到师范再到参加工作,邮购图书成了我最为热衷的活动。好多市面上难得一见的好书,都是通过邮购买到的,开始是按照杂志上的邮购信息来买,后来干脆直接写信联系全国各地的美术类出版社,表达需要购买资料的愿望,于是每年都有各出版社给我寄来书目,供我选择。除了学校,我最熟悉的单位就是邮局了,汇款(填写汇款单)、寄信、取包裹,乐此不疲。这个习惯不知不觉持续了近二十年,大约十年前吧,与出版社联系逐渐少了,转而在网上买书,感觉更实惠便捷了。古人讲“书非借不能读也”,我却没有教条,遇到好书,更乐意买下来读。

从小学到中学,动毛笔的机会越来越少,但钢笔却每天都离不开,退而求其次,因地制宜也罢,因陋就简也好,反正对钢笔字一度痴迷。那会儿钢笔书法也热啊,比赛也多,字帖也多,固然良莠不齐,但热是确实的。对钢笔书法的了解,自然离不开前面提到的《中国钢笔书法》杂志,后来知道当时《中国钢笔书法》每期发行量高达几十万份,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足见当时书法包括钢笔书法热到了什么程度。

如果说在中小学写字还只能算业余爱好,那么到了师范学校,就作为基本功(“三笔字”,即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来要求了,无法回避。当时晚自习真正是“自习”,可以自己安排学习内容,除了完成不得不完成的各种作业,写字就是我的一项主要活动了。买书读书,一如既往,而没有升学压力,可以相对自由地“爱我所爱”,所以师范三年,更多的收获是开阔了视野。作为美术课代表,我却选择参加合唱队,还报名练了一段时间的钢琴,平时跟室友吹小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陶醉其间,不肯自拔尽管如此,在绘画和书法上我并未止步,每次书法活动中拿出的作品总让人眼前一亮,毕业前还搞了一次“魏春雷中国画习作展”,引起不小的反响。

师范毕业参加工作,有了更好的学习条件,书还是继续买着,杂志报纸就直接订阅了。当时张弓者先生供职于兴城文联,书法活动搞得风生水起,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讲,真是莫大的福气。我当时二十出头,对书法极有热情,无论展览、比赛、观摩、讲座,都积极参加,经常往文联跑。2000年,我的一件行书(“古柏闲云”八言联)入选辽宁省首届新人新秀书法展,在辽宁美术馆展出,算是对此前努力的一个小结,也是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没能进入美术学院读书是我一直以来的遗憾,所以毕业之后一直渴望能有机会出去深造,但现实种种限制,转眼十几年,始终未能如愿。虽然期间多次远行,行走大江南北,流连于美术馆博物馆,参加各种艺术学术活动,仍心有不甘。2008年,我下定决心要到中国美术学院进修,结果未能成行。2010年,我终于抓住机会,负笈京华,进入中国国家画院书法高级研修班进修。2012年我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从导师李胜洪攻读艺术硕士(美术学)专业学位,随后又进入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精英班、学术理论班学习。

岁月不居,从最初拿起毛笔算起,到现在已经超过三十个年头了,其间太多美好的回忆都与书法有关。常有朋友讲到我的坚持与执着,我愧不敢当,因为所谓坚持与执着,不过是表面给人的印象,而我自己,并没有要坚持什么执着于什么,所做的一切,只是因为喜欢。

 

上一篇:魏春雷在《葫芦岛日报》开设“名品赏析”专栏
下一篇:魏春雷样刊样报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