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馆 主办 加入收藏 | 回到总馆
首页 > 武汉,武汉

武汉,武汉
2020-01-31 22:05:13   点击:828

好多天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人们都在关注武汉。

年前参加兴城市书法家协会一年一度的“迎新春 送春联”活动,紧锣密鼓地跑景区社区商场部队农村,和大家一样沉浸在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中。想不到的是,当时没有更多留意的新型冠状病毒很快成了气候,以至于庚子新春,注定让人难以忘怀。

十几年前的“非典”肆虐了好几个月,期间诸多情形过来人想来不会忘记。今天的新型冠状病毒与“非典”(SARS冠状病毒)相比有很高程度的一致,当年有专家说“非典”可能卷土重来,不知道这次的冠状病毒算不算。

每天主动被动地接收了大量相关信息,可能很多人也是我这样吧。时代在发展,在这个特殊时期,人们自然地感受到了融媒体的力量,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在微博、头条、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快手、抖音上即时发布最新消息,备受关注与好评。当然,期间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肯定是有,但了不起的进步有目共睹,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去过湖北,但没到过武汉。

上级防疫部署,要求大家尽量不出门,不少朋友不适应,坦率地讲,这种状态我是很习惯的,本来就打算利用假期好好收拾房间、整理资料,如此这般正好心无旁骛地在室内折腾,只是客观条件不够美好,也是无奈的事。同样是不出门,武汉人是在“封城”状态下,将心比心,更可以想见他们的艰苦,不过看到在室内玩儿出花样来的武汉网友的图片视频,也颇让人感慨——苦中作乐,英雄本色!

搜索记忆,对武汉可以说是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为书法报社在武汉,作为读者、作者,我与书法报打了二三十年交道了。此刻报社诸君应该休假了,有读书写字的爱好,宅在家里应该是很舒服的,希望他们身体和心情都好。想到武汉,一些片段陆续浮上脑海:QQ正火的那几年,有一个联系很多的网友在武汉,她跟我介绍了很多武汉的自然人文情况;杂志社的小贾几年前从武汉回来,对武汉美食大加赞赏,还夸武汉女孩子漂亮;人们津津乐道的“四大名楼”我只去过岳阳楼,而黄鹤楼就在武汉,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诗句,神往已久;易中天教授曾求学、供职于武汉大学,朋友和同学的孩子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喜欢毛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说到“万里长江横渡”,不能不提到我的家乡——辽宁兴城。兴城素以“城(古城)、泉(温泉)、山(首山)、海(辽东湾)、岛(菊花岛)”知名,近年推动全域旅游,又有“河(兴城河)”、“滩(红海滩)”等新景区景点开放。兴城自1987年起每年的7月16日都要举办“七月海会”,后来各地名目繁多的各种“节”不胜枚举,兴城“七月海会”可以说开风气之先了。海会为什么定在7月16日?——这就与武汉有关了。1966年的7月16日,毛泽东主席乘坐船艇大队的W506号艇检阅武汉市第11届横渡长江游泳大军,并以73岁高龄再次畅游长江,历时一个小时有余。由此,有了后来的武汉国际渡江节,而W506号艇也被命名为“66-716”艇。兴城的海滨浴场是游泳戏水消夏避暑胜地,就把7月16日打造成了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

我没去过武汉,与湖北却有些渊源。2012年到2014年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我的导师李胜洪先生是荆州人;2013年至2015年我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精英班(第二届),班主任曾翔老师是随州人;2017年我赴四川绵阳参加少海诗社(山东)重启五周年“药王谷雅集”,会后与社友王维民、高石“三人行”,追寻先贤遗迹,先到眉山(三苏祠)、内江(张大千纪念馆、太白楼),再由重庆万州乘船游三峡,最后在宜昌登岸赴襄阳(古隆中、鹿门山、仲宣楼、襄阳古城、昭明台、米公祠),那是我第一次踏上湖北的土地……

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时说到“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时,眼含热泪,让人动容。

是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到时候我一定再到湖北走一走,我要去武汉。




上一篇:子鼠开天又一春
下一篇: 第十六届兴城市书法临帖展览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