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馆 主办 加入收藏 | 回到总馆
首页 > 闲读笔记

闲读笔记
2022-11-20 09:15:19   点击:605

读《东坡题跋》(人民美术出版社)此前听说的“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见于东坡题跋中,检索资料,知其出自《晋书》。又,某段题跋的注释中引《隋唐嘉话》一段,读来可发一噱:“许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何、刘、沈、谢,暗中摸索著,亦可识之。’”

 

《东坡题跋》中写山水风光诸篇清隽非常,让人想到柳宗元、郦道元。又,《东坡题跋》引用他人诗文时文字与原文时有出入,这是需要留意的。

 

读《陆维钊诗词曲选注》(上海书画出版社)至“落尽萧萧木叶,剩烽烟半壁,谁挽神州?莫飘零自误,珍重少年游。看英雄、后推前浪,乘长风、万里逞飞舟。从今后,要闻鸡舞,睥睨封侯”(《八声甘州·丹徒客感》)等不免让人血脉偾张。

 

读《东坡题跋》时穿插着读《沈祖棻诗词集》(程千帆笺注,江苏古籍出版社),几天下来也读了大半。今天读到《阮郎归》一首,大可玩味:“晚妆自向镜中看,长眉弯又弯。夜深香炷渐烧残,篆灰寒未寒。  云漠漠,路漫漫。银屏山上山。莫将罗带结双鸳,同心难更难。”

 

我于《世说新语》一类笔记文字素有所好,以其短而有味也(文摘与之类似)。数年前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即读过孟会祥《竹堂笔记》(海燕出版社,后购得该书第二版),又陆续在《书法》杂志上读到一些。《竹堂笔记续辑》(海燕出版社)述及日本NHK拍摄的纪录片《故宫的至宝》(全26集)甚佳,待关注。又记陈寅恪赠吴宓诗有“暮年一晤非容易,应作生离死别看”句,情见乎词,感人至深。其他如“晋唐以后无此作”、“作词”、“延祐桼年”、“锺繇”、“不乐”、“两联”、“学院派”、“韩愈语”、“模糊”、“假积极”、“比来”等亦好。

 

下午重读《毛泽东书法选》(荣宝斋出版社)。作品释文中编辑对毛泽东书写古人诗词及其本人诗词依常见(通行)版本对文字有出入部分加括号作了说明,其实这里面有多种情形,如“蜡象”本来就作“腊象”,后来统一作“蜡象”,毛泽东写作“腊象”并非笔误,无须说明。

 

《中华书画家》2020年第8期是“张裕钊与杨守敬专题”,所录张裕钊、杨守敬书法颇多精品。该刊同年第9期是“民国书法专题”,作品以楹联为主,大都书法雅驯、联句佳妙,如“十有九输天下事;百无一可眼中人”(袁克文书)、“花径惜令童子扫;蓬门独为可人开”(杨守敬书)、“依然诗酒功名,却与平章珠玉价;细参今古人物,未应全是雪霜姿”(吴湖帆书),风味有别,并可吟咏。

 

翻阅《中华书画家》杂志2020年第10期“海上书法七十年专题”,其中谢稚柳的行草书七言联(“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钱君匋的隶书七言联(“天上风云原一瞬;人间成毁不须惊”)、吴湖帆的行书七言联(“岂能文字成狂饮;已分江潮寄此生”)文、字均可读,同年第11期“张在辛家族专题”也有些好作品,如张在辛的隶书中堂写的是一副对联“五花欲就龙为友;万里高飞鹄不群”,字一般,联大好——那么问题来了:看到“五花”,您首先想到的是“马”还是“肉”呢?

 

读罢《夏目漱石汉诗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夏目漱石汉诗以近体为大宗,佳句颇多,雅驯可读,如“溪声晴夜雨,山色暮天秋”、“病骨稜如剑,一灯青欲愁”、“高秋悲鬓白,衰病梦颜红”、“为君忧国易,作客到家难”、“微风易碎水中月,片雨难留枝上花”、“人到渡头垂柳尽,鸟来树杪落花繁”、“才子群中只守拙,小人围里独持顽”等。

 

《一休和尚诗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所录多作偈语,间有例外,如“一声声似恨春风”之于“一声声入客心愁”(小杜)、“不说苍生说美人”之于“不问苍生问鬼神”(小李)、“禅榻消愁鬓丝雪,落花风与一身轻”之于“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小杜),渊源有自,犹见当行。

 

浏览《月痕休到深深处——徐灿词注评》(上海古籍出版社)。陈维崧认为徐灿(湘蘋)“生平著小词绝佳,盖南宋以来,闺房之秀,一人而已”,朱孝臧谓其“词是易安人道韫”,陈廷焯则说“闺秀工为词者,前则李易安,后则徐湘蘋”,足见推崇。是册录徐词数十首,如“吴山几曲碧漫漫,还有许多风景待人看”(《虞美人·有感》)、“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踏莎行·初春》)、“梦魂曾到水云乡。细风将雨,一夜冷银塘”(《临江仙·闺情》)已见不俗,至若“小院入边愁,金戈满旧游。问五湖、那有扁舟?梦里江声和泪咽,何不向,故园流”(《唐多令·感怀》)、“逝水残阳,龙归剑杳,多少英雄泪血。千古恨、河山如许,豪华一瞬抛撇”(《永遇乐·舟中感旧》)、“看金戈满地、万山云叠。斧钺行边遗恨在,楼船横海随波灭。到而今、空有断肠碑,英雄业”(《满江红·感事》),则不让须眉也。

 

《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以《童区寄传》煞尾。读《童区寄传》至“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不由得笑出声来。

 

用一整天时间,通读《黑水浒——吴闲云揭秘〈水浒传〉》(湖南人民出版社)。“人生看起来有许多选择,其实大多是‘被’的结果”(吴闲云)——唉……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第三九则录元人刘文靖词多阕,佳句甚夥,如“平章风月、检校云山”、“花开花落、春去春来”之类。况周颐认为刘文靖词“以性情朴厚胜”,可谓元代苏东坡,其推重如此。

 

聂绀弩“刘玄德岂池中物,庞士元非百里材”(《赠老梅》)、“昨日三分今一统,大江东去我南来”(《江桥凭栏(一)》)、“问新诗好旧诗好,笑此一时彼一时”(《赠钟敬文》)造语自然而对仗工巧,“百万军中擒上将,不知自己是英雄”(《七绝》)、“哀莫大于心不死,名曾羞与鬼争光”(《血压三》)则各有实事,尤能动人。

 

林散之手书《失物通告》(图见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形制综汇》),自述两件书法作品丢失(用纸为“旧藏名笺”,“想系梁上君子所为”),表示“若能送来,一张赔两张,两张赔四张,决不失(食)言”,附七绝数首感怀,极尽含蓄风雅之能事,与白石老人“去年将毕,失去五尺纸虾草一幅,得者我已明白了”相比,各有高明。

 

浏览杂志,偶见一件行草书五言联:“天下名徒尔,人间事偶然。”爱其文辞,玩味再三,觉“天下”、“人间”有合掌之嫌,检索资料,原来“天下”系“身外”之误,句出白居易《初著绯戏赠元九》:“晚遇缘才拙,先衰被病牵。那知垂白日,始是著绯年。身外名徒尔,人间事偶然。我朱君紫绶,犹未得差肩。”

 

读《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至一百三十余页,已进入音序“C”部分,其中“餐松啖柏”、“采光剖璞”等几个词值得一提。前几天读到某词条,注释中有“毫发无遗憾”字样,印象中“憾”应为“恨”(经查系版本不同,《杜诗镜铨》作“憾”,笺注“一作恨”)。曹宝麟先生多年前有行书联“毫发无遗恨;波澜独老成”发表,当时爱其文辞文雅而有气势,特意查了来历。下午复见此条,再度搜索,偶见宋人集杜工部诗句词一阙,诵读一过,为之击节,录之如左:

苍生喘未苏,买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   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杨冠卿《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

 

前两天读《中国成语大辞典》,见“持平之论”条下引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神仙必有,然必非今之卖药道士;佛菩萨必有,然必非今之说法禅僧”云云,三百年后的今天,此论犹能振聋发聩,那些打着“国学”旗号装神弄鬼之类种种闹剧可以休矣。

 

 

 

 

魏春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艺术硕士。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上一篇:魏春雷诗廿五首亮相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刊
下一篇: 第十六届兴城市书法临帖展览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