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赵朴初的诗文,不能不先说他的书法。
最早注意到赵朴初书法,还是很小的时候。爸爸出差回来,带回一本《旅客之友》杂志创刊号。《旅客之友》不算厚,但纸质密实,全彩印刷,中英日文对照,图文并茂,让我喜欢得不行,不知道翻阅了多少遍。赵朴初、吴作人、姚雪垠、彦涵、茅以升等为《旅客之友》创刊题词作画,尤其有趣。当时我还小,经常对照图注辨识题字,“研究”得兴趣盎然。想来这些题字是我接触较早的几件书法作品了,其中赵朴初的印章(朱文“朴初”)特别漂亮,所以印象极深。之后在报刊图书上偶尔见到赵朴初作品,已经不再陌生,而且每次都不忘看看印章是不是他为《旅客之友》题字用的那枚。
我在锦州市第二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在新华书店买到一本《五台山诗百家书法撷英》(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这本作品集长十六开,黑白印刷,是我翻阅最勤的一本作品集,一度把它放在床铺下。作品文字内容都是历代歌咏五台山的诗词楹联,书法作者几乎囊括当时享誉书坛的名家。这本作品集的难得之处,在于其中所收作品质量整齐,都能代表作者水平,以至于二十几年后的今天翻阅,仍不能不让人叹服。赵朴初提供的作品是自作的几首《忆江南》,竖式书写,字数不少,书法极其精彩,让人百看不厌。词中“鹏翼海天长”“沉晦庆昭苏”等句子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对赵朴初诗词由此产生了兴趣。
当时买书还不方便,近些年渠道多了,陆续买到了一直寻觅的几本书。几年前买到一本《无尽意斋诗词选》(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是赵朴初诗词辑录,32开,所收作品数目有限,但总归聊胜于无,从中对赵朴初及其诗词多了一些了解。正是这种未能尽如人意,让我继续留意赵朴初诗词,大约两年前,终于在网上买到《赵朴初韵文集》。《赵朴初韵文集》(全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出版,收录作品起自1972年,讫于1999年,计各体韵文1985首,附对联279副。
赵朴初喜爱诗词,七十余年间所作多多,然大部分未留意存录,以至于他自己也认为要“全部收齐,大不容易,缘散失甚多”(赵朴初致编者陈邦炎)。赵朴初晚年于此稍有用心,在给陈邦炎的几封信谈到,“今后为诗,当多抄寄……譬如款存银行,不虞遗失耳”,“今又存一首于贵银行”,“颇思搜集八九年来诗、词、曲、汉俳及对联等稿编成一集,加上铭、颂之类的文字。可否名之曰《某某韵文集》”。由此可见,“此集从书名到所收作品范围,到以非韵文的对联作为附卷并另立别名,都作了周详的考虑。此集的编成,只在作者生前拟定的框架内次第完成作品的搜集、整理、编选、加工诸工作而已。可以说,此集虽非作者自编本,非作者审定本,但也可视为一部作者自己设计的书”(陈邦炎)。
与友朋论诗谈文,是赵朴初平生乐事,自谓“论文之乐,时萦梦寐”。关于韵文写作,赵朴初坦陈“遇到过问题,碰过壁,有时也曾陷入过苦闷和彷徨”,对“新事物、新情感、新思想是否可以入诗,……旧形式是否还可以用”(赵朴初《片石集·前言》)有过疑虑。这些疑虑在赵朴初的写作实践中得以消除。他在《毛主席致〈诗刊〉函发表二十周年纪念座谈会献词》中讲的“际此青黄待接联,旧诗亦可供蹄筌。暂借旧碗盛新泉,更存薪火续灯燃”,可见其主张。“通观他的《韵文集》,绝大部分作品是以传统的诗、词、曲等旧形式写的,是所谓‘旧诗’,却又可称为时代新声,诗中跳动的是新时代的脉搏。在他的诗笔下,各个时期的国内外时事,大量的新事物、新情感、新思想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写入作品之中。他以实践证明:适应我国文字语音的性质和特点及民族审美习惯的传统诗、词、曲,在新时代仍有其生命力,旧形式未尝不能容纳新内容,是‘可供蹄筌’的”(陈邦炎)。另外,赵朴初既“借旧碗”以“盛新泉”,又不肯囿于旧诗框架,《赵朴初韵文集》中有不少他在《片石集·前言》中自称为“无‘律’之曲,非‘曲’之曲”,或可“叫作一种新诗”的“自度曲”,还有不少在日本俳句及传统五、七言诗基础上创立的“汉俳”,这些都是他突破旧体、创立新体的尝试,也备受好评。另外,诗、词、曲前的小序虽然多寥寥数语,却可以稍见赵朴初散文风采。
我于旧诗喜爱近体,于词、曲更喜欢短篇。此册中诸多律诗、绝句、小令、俳句、对联,体裁多样,异彩纷呈,是我乐于吟咏的。学诗读诗,唐宋诸家固称上选,而赵朴初“有深厚的经史根基及文学修养,又对文字有得心应手、驱使自如的驾驭能力及无曲不达、无隐不显的表现能力”(陈邦炎),集中诸作格律谙熟、妙句多多,自可媲美前贤,而内容多与生活时事相关,有感而发,情真意切,读来不惟亲切可感,于学诗尤能有所启发。
“尊传统以启新风,先器识而后文艺”,这是赵朴初给《书法》杂志创刊十周年的题词。这既是他对书坛的寄语,也是其自身的写照。《赵朴初韵文集》中佳作琳琅,不胜枚举,这里谨就《五台山诗百家书法撷英》收录的赵朴初墨迹录其《五台杂咏六首(调寄〈忆江南〉)》(1977年作),情怀文采,于此或可领略万一:
二唐寺,瑰宝世间无。千劫何缘存象法,明时自不失玄珠。沉晦庆昭苏。
松岩口,纪念白求恩。众艺兼精心力瘁,虬枝连理友情深。万古共山灵。
偿夙诺,重上五台山。十八年间喧寂异,无穷刹那海田迁。到此证真诠。
建军节,创业念艰难。五十年前擎义帜,千寻塔影护行辕。瞻礼梦魂攀。
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着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五台县,名始盛隋唐。文物允为天下重,事功争作国中光。鹏翼海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