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馆 主办 加入收藏 | 回到总馆
首页 > 逸宕疏秀 律动之美——杨科云书法浅谈

逸宕疏秀 律动之美——杨科云书法浅谈
2015-09-02 23:07:29   点击:870


/李志宏(深圳)

 

   和科云尚未谋面,但非常幸运的是,我们都生在这个信息十分发达的时代,通过网络,对于书法的交流更为频繁,这几年来,我一直关注科云,他在深圳工作一段时间,可惜未能促膝长谈,后来他转到广西,改变的是所处的环境,不变的是对于书法的热情。我关注科云,不仅是因为他书法写得好,更主要的是他为人,始终是不矜不伐,是懂得欣赏别人长处的人,正因为如此,他一直在进步。

 

  科云自小喜欢书法,到了大学的时候,儿时的热情有增无减,他甚至对自己的书法特长有些得意洋洋,幸运的是,他在大学有名师吴永斌先生指导,因此变得较为谦虚,在书法上也少走弯路,在大三的时候,他的作品入展首届乌海杯全国书法展,这也是全校唯一一个入围国展的作者。后来又通过吴老师有机会接触了著名书法家夏奇星先生,他对于书法作品的形式、用笔、节奏还有未来的方向有了更新的认识。

 

   名师导以门径,想要登堂入室,更多是依靠自己。他师法“二王正脉”,心摹手追,翰墨功多,书艺精进。对科云影响最大的当属《怀仁集王字圣教序》,一开始,他就十分忠诚原帖,计较点画得失,以求铁画银钩,衡量奇正高低,以求逸宕错落。后来,他又在这个基础上,融入了“二王”手札的一些元素,更加注重“话”字,这一观念的改变,使得他的书法更上层楼。书法艺术创作和平常实用写字的区别就在作品是否具有生命力,是否能够以一管拟太虚之体,达性情之美,书法是一门具有抽象美的艺术,但是必须借助线条表现生动的形象,因此,古人提出“观物取象”和“同自然之妙有”,借助笔墨,使得书法功性兼备,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中国书法在今天还备受重视的原因。科云认真观察“二王”手札中,字与字之间的连带和摆动,悉心解构,不做那种墨直中绳的规矩安排,也不刻意追求尖薄描抹的做作炫技,他追求书写的自然状态,加之天资颇高,转益多师,他的作品逸宕疏秀,具有律动之美,从他的作品中,不难读出“灵动”、“潇洒”、“秀逸”等潜在词。

 

  最能表现书家性情的当属行草书,这种书体的发挥空间很大,唐代张怀瓘在《书议》中对草书有这样的描述:“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虽至贵不能抑其髙,虽妙筭不能量其力。”科云的书法创作也以行草书为主,他认为:“书法当与性情相通,书者可以选择任何一种书体作为突破,但最终应找准一种适合自己的书体及适合自己学习的法帖。”他并非固守魏晋门室,除了对“二王”一路的书风进行深入探索之外,对唐宋墨迹也花费不少心思,魏晋书法格调虽高,流传于世的多是唐宋摹本,至于《阁帖》,唯存形态神采,其笔墨风韵已经无处可寻,透过唐宋人墨迹,探求魏晋高古,也未尝不可。

 

 古人云“作楷书须有行、草笔意,使其气贯,而行、草亦要楷法,庶几可寻”,科云深谙其中之意,并没有一味地学习行草书,而是从正书中寻找艺术的源泉,他兼顾楷行隶篆,常以篆隶作为行草书线条与节奏的训练书体,以楷书作为速度调节的过度,他的行草书作品常用小楷题跋,用笔到位,闲适自在,我认为,他走的是一条正统大道,他的学书战略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科云平时兴趣广泛,也热爱绘画,音乐和武术,这些门类都是旁通的,闭门造车永远是事倍功半,只有开阔的思维,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功力相互助,才有可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认为,有志于书法一道的人,不应该以精擅一技之长而居高自傲,而应该在其他门类学科有所涉猎,以此来反哺书法,不求通才,只求绿叶衬托红花,这何尝不是富有诗意的生活。

   科云对于书法的立场的坚定的,他不朝三暮四,也不朝秦暮楚,他在学习实践中,总结出不少个人观点,我见过科云的一件作品,内容无非是某月某日的日记,这些日记,不是记录生活的中的小事,而是学书体会,在这个“天下书法一遍抄”的书法环境中,这种原创意识和学习意识是值得提倡的。在他看来,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应该具备四个重要条件,第一是必须符合现代审美特征;第二是清晰优美的用笔;第三是动态平衡的章法布局;第四是辩证元素的对立和统一。我在想,作为一个同龄人,能够有这样的思考,实属不易,一个书法人的成长历程,应该从明法则开始,技进乎道,在不断深入的学习中,找到属于个人的艺术语言,直到把这种语言成熟确立,科云一直在探索,他不满足于现在,就如同他的书法一样,充满着强烈节奏,追求律动之美,渴望自我超越,我期待他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精彩,因此写下这些嘉许的话。(2014119日志宏于宝安新村)

上一篇:秋水文章不染尘 ——浅说杨科云书法艺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