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赵月秋的第一次见面,至今已6个年头。那时的他,刚从军校毕业,在广西柳州部队工作。一个周末的午后,我正在工作室的椅子上小憩,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电话中说他是一名军人,痴迷书法,却苦于无人指点,很想让我给他看看作品。与他虽然未曾谋面,可从电话中听得出他的真诚与期待,于是应允他来书斋一叙。不一会儿功夫,一个精干的小伙,带着一大摞习作便出现在了我的面前,透着满脸的汗珠,猜想到他定是急忙赶着过来的,看得出他求知的心切。他个子不高却显得很精神,有着当兵人的阳刚之气,行事干净利落,谈吐也十分地礼貌谦逊,品性敦厚实在。
我仔细翻看他带来的习作,感觉到他那时候写的太“新”,野逸流俗的东西多,大多是随性而发,自我创造,基本看不见传统的影子。虽能管见其灵性和才情,却失了规矩,亏了法度,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象。当时我建议他要多临多看古帖,多从经典碑帖中汲取营养,丰厚自己。
之后的几年,他考上了研究生,回到西安求学,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去年春节过后一天上午,他打电话来说要到工作室来看看我。当他拿出一本印有自己作品,装帧精致的小册子给我看时,着实让我吃惊不小。眼前的这些古意弥漫、根植传统的书法作品与他之前的书法面貌可谓天壤之别、判若两人,这让我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了。从他书法作品质的变化可以想见这几年他在书法上的用功之勤,天分加勤奋这是一个人能够成功的重要条件,月秋做到了。月秋的书法,长于草书的创作,且风格变化多样,不囿于常理。他对草书有着自己的理解,其草书的用笔、章法、点画、使转孕育于古人而又独具风貌,可以窥见其追逐魏晋风流的良苦用心,这同时也是他艺术创造活力的体现。
月秋正值风华正茂,在80后的年轻人中已崭露头角,经常能在国展榜上看到他的名字,可谓势头迅猛。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他还处于全面博览的集成时期,需要更多的创变与融合,我也期待着读到他更多的新作。
癸巳之冬大雪后二日
高虹于柳州一云楼
(作者为广西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柳州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