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馆 主办 加入收藏 | 回到总馆
首页 > 对当下习书二王的思考------吕雪峰

对当下习书二王的思考------吕雪峰
2015-10-12 23:58:17   点击:839

    个人认为行书最不好写,写幅满意的行书作品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大多数书者却不以为然,认为行书最好写,也因他们认为所谓行书的技法容易掌握吧!可书法远远就不止是追求技法的境界了。许多书家为什么写到技法娴熟时,作品境界却难得进步?甚至一直在退步呢?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至稿》、苏东坡《寒食帖》这些行书作品为什么能被历史淘沙为经典呢!这些我们好像都似乎明白,但是我们作品就是做不到他们的境界来。原因何在?当代书家白砥先生,曾在《书法》杂志上谈论有关习二王作品时所言:“当今能得二王笔法者有之,能有二王线质者也有之,笔法、线质二者兼得者当今却无一人。”从当前展览潮流看二王书风,不难看到,大多习书二王者,都只得皮毛,未得骨髓。究其因,我认为,王羲之虽是以行书名标书史的。但从遗留作品完全可以窥见其篆隶书肯定写的很好,至少功夫不凡。如《姨母帖》中笔法上隶意和线条上的朴厚,以及气息所呈现出的篆籀之意,完全可以推断王羲之的篆隶写的很好,,只是其篆隶作品未被遗留下来而已,我们很难直观看到。因此他的行书就能做到笔法线质,二者兼得,达到灵动、古厚、遒劲。而我们当下习书二王者,却无几人能明白此理,理技双修者更是寥若星辰。那我们如何习得二王真髓,来守常达变,发扬当代二王行书的精神。

我认为,学习二王一定要明白二王精神所在,千万不能只得技法,而忽落个人书法精神的追求。古人讲,“学书须先明源流,次谙法度,次明传习只异同。”所以二王行书线质的遒劲、古厚,笔法灵动及结字疏密有致、左右倚侧的这些特点,我们要知晓。更要明白他的这些特点的渊源,如二王线质的古厚是从篆隶中提取的,是从文字发展规律而得来的。所以写好二王行书,必须要用篆隶来锤炼线质,提高行书线条的古厚俊劲。

写好二王行书,还得找出行书易犯的毛病,行书最易飘,易浮、易薄。从当下展览看,以二王为主流的书法也就存在这些瑕疵。如何改变,看看黄宾虹先生学习行书就很是明白了,黄宾虹先生行书追求古厚、沉雄、舒展、流动。黄是咋做到呢,就是其追求一生得用笔至理,“平、留、圆、重、变。”黄宾虹曾言:“以苍劲破其妩媚,以灵动激活板滞的惟一方法就是一生要不离篆书,不弃行书的反复临习。”这也是宾翁为什么书法能达到大朴不雕的最高境界。

最后还想说一点,书法写到最后拼的是学养,学养是什么,从哪里体现,我认为是章法得变化。一幅好作品,我们最想看到的是浑然一体,统一又变化多样。这也是我们中华名族艺术的最高追求。章法的掌握也是个人修养的体现。章法的境界也就是个人书法的境界。当下我们书者的技法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唯独能章法上统一又多样的,却凤毛麟角。大凡书法有很高造诣的都玩得是章法,而非技法。章法学习是一个书家一生锤炼的,而非一朝一夕。在此不做详谈,就建议大家不妨好好看看,学习学习黄宾虹先生书法的学习经历与追求,我想,定有收获,至少章法和境界会有提高。

癸巳年大暑  吕雪峰于倚虹庐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午夜临池记------吕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