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馆 主办 加入收藏 | 回到总馆
首页 > 海上听天感师恩——记初赴海上拜谒徐师(王正阳)

海上听天感师恩——记初赴海上拜谒徐师(王正阳)
2015-10-25 00:11:26   点击:867

     上海对我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我的祖籍就在上海金山张堰。现存的家谱卷首上的“华亭王氏”赫然在目,曾祖母在世时也常告诫我们:咱的根在松江府金山县。据史料记载,当年始祖王镇之公随宋室南迁王家徙居于此,成为当地望族,历代都很显赫,高官名士辈出,文化上更是开一派宗风,称为“云间气象”。至清时王广心公与三子——顼龄公,九龄公,鸿绪公,均是康熙朝一品。我是鸿绪公十世嫡孙,鸿绪公之孙兴泗公于乾隆朝中期赴任山东,子孙在当地安家落户,因此,我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山东人。

除此之外,上海另一个意义就是我的老师徐正濂先生在这里。

老实话讲,我对上海的印象不算太好,上海人不知源于何时的“国际大都市情结”刺激出来的优越感,使得除了本埠人之外,就算美国总统来了,也是“乡哈宁”。我幼年见过的几位上海亲戚均是瘦瘦小小,说话燕语呢喃,与我祖父、父兄都是彪形大汉相比,感觉反差极大。那时就听说他们善吵不敢打,能原地骂上几个钟头,姿态表情丰富,却不会主动往前挪一指,很好的奉行了 “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美德”。我们北方的复仇是拎着菜刀追砍几条街,再骂几句娘X才算解恨。这里据说是扔香蕉皮,摔仇家一脚,自己在旁边偷笑,看着“老开心”。这样的坊间传闻虽有讹谬演义的成分,却也流播颇广,且具几分可爱。等见到了徐老师,领略到的却是与先前这些印象截然不同的大气与爽直,涤荡心灵。

第一次拜谒心仪久矣的徐正濂先生距今已近二十年了,情景却还像昨天一样清晰地记在脑海里。那时徐老师住在一大会址旁边的一幢砖木结构的小楼里,在繁华的都市中显得古朴安详。当时我大哥与我同行,因家父去逝时,我未及弱冠,一些远行母亲很是担心。长兄如父,所以大哥就担起了陪同我外出游历的责任。他魁梧的身躯在狭窄的楼道上行走产生的吱嘎声现在还依稀在耳,整座楼似乎都在晃悠。等我们露出半个身子时,看到了和蔼慈祥的师母迎了出来。师母背后的墙上挂着一幅朱屺瞻老先生画的平尺小品,极其精彩,转入小客厅,迎面一幅沙孟海先生的书法映入眼帘,朴厚清雄。惊愕间不觉感叹真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啊!也正所谓大隐隐于市,老师的诸多令人陶醉的佳作美文,就是在这样整日被摩天大厦的喧嚣浮华包裹中的并不宽敞的阁楼上创作出来的。

关注徐老师是从关注许多专业刊物署名“楚三”的文章开始的,每次读到这些文章都觉得意味盎然,视角独特,论点清晰,语言犀利,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细细读玩后,意犹未尽,总会返回头再读一遍。徐老师印章中的新中寓古,大巧若拙,更是精彩无限。把智慧放飞在自然中提炼而成的自家语言,在广阔纷繁的“印林”中也是标新立异,引领风骚的!因为关注了,所以就会自觉不自觉的去搜寻老师的文章印作拜观品读,每次都会醉心其中。这次见到了真实版的老师,才感叹其人、其文、其印三者是那么的统一!

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朴实清雅,中等身材显得很敦厚,高度近视镜片后面的眼神里,透着不可动摇的坚毅和睿智。那时徐老师还“吃香烟”,虽世居上海却丝毫没有“小男人”的琐碎,指教评点起我的作品来认真直白,快人快语,不加粉饰。好的地方发自内心的赞扬,缺点毛病也被扒的无处藏身!直奔主题,直击要害,丝毫没有因为是初次见面而寒暄客套的那些繁文缛节。中正清和的士气中,却也蕴涵着快意江湖的侠气,我认为这就是老师能够感染别人的独特人格魅力之所在!其实无论孔门的为士与墨家的任侠,主脉都是一腔正气,度德而处,依义而行。齐鲁大地上的两位圣贤所教化宣导的思想,原本也无冲突。所以老师这份率真爽直倒与山东人很是合拍!虽然被批的汗流浃背,但却由衷的叹服,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老师!

作为一名篆刻从事者,有幸与徐老师结缘,忝列门墙,聆听教诲,真的是不枉此生!感恩菩萨垂慈,感恩祖先福荫,感恩老师不弃!敬祝徐老师吉祥如意,福寿绵长!

 

          

                                     时甲午冬杪  愚徒  王正阳  于天宇轩拜上(刊录于同门作品集)

上一篇:闲话临印-----王正阳
下一篇:王正阳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