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馆 主办 加入收藏 | 回到总馆
首页 > 细听墨语汇一江——谈谈陈一江的书法/秋 子

细听墨语汇一江——谈谈陈一江的书法/秋 子
2015-11-01 23:40:42   点击:1107



                                               

铸情塑性历沧桑,演尽风流半纸香。

几度犹闻天籁曲,细听墨语汇一江。

这是笔者用新声韵口占并题赠给陈一江的一首诗。

一江甫沾七零后,是凤翔近年来涌现出的一位书法新秀。凤翔是秦王朝东迁后建都294年、秦文化由斯发达的地方,也是北宋巨子苏东坡出仕的地方。漫步在东坡当年疏修、至今仍在并被誉为“中国北方的一颗明珠”的凤翔东湖,欣赏湖景亭阁,观览人文古迹,往往会于有意无意中受到这历史文化的洗礼。一江就是在这一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个青年书法家。

一江从三尺讲台到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工作变动,但始终没有舍下自己喜爱的书法艺术。他学书法,与多数人没有不同,即从临摹碑帖入手一路走来,诸如《石门》《张迁》《礼器》《乙碤》《毛公鼎》《散盘》、二王手札、《圣教序》《张猛龙》《郑文公》《争座位帖》《书谱》及蔡襄、苏轼、米芾等大量碑帖和钟鼎彝器铭文,以及董其昌、吴昌硕、白蕉等历代大家,临写或涉猎过。至上世纪90年代初,他在西安美院学画时又受到卫俊秀、王崇人等先生的教诲,不仅涉猎多种书体,而且厚积薄发,长进较大,明显产生了打造自我风格的势头。

一江对书法的态度,崇尚书写性的自然情态,力避做作、流行、媚俗之风气。笔者于他的书法,用这样几句话来作概括:法古尚贤,融碑糅帖,铸情塑性,追求自我。他的书法路子较宽,大致除楷书尚未见到外,其他各种书体皆有涉猎。就笔者个人偏好言,我最欣赏的还是他的隶书,其次是小字行书,草书、篆书更次之。他的隶书,如《池岸堂前七言联》,主法汉碑,兼取摩崖,结构自然生动,章法左倾右掣,用笔厚重而灵活,线条凝练而苍茫,既能体显厚朴古质,又可窥见时代审美,无疑是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他的小字行书作品,一脉自然书写情态,字里行间透出浓浓的书卷气息,仔细卒读,可见王颜苏董诸笔意墨情,正如他自己所追求的,体现出中正、浑厚、精到、古朴的风格特点。

书法艺术是以深厚、精熟的技巧或曰功夫(即用笔、结体、章法和用墨)为前提的,作为汉字的书写艺术,功夫自然是它的基础。而这个基础,根本还在用笔。而从书法史的角度看,帖学的核心就是笔法,千百年的书法史几乎等同于笔法的承传史,这一点,我们从汗牛充栋的古代笔法理论即可窥知。所以,一江很重视用笔,通过正侧、肥瘦、疏密、长短、开合及虚实等变化,努力让每个字都富有表情与灵性,让每一根长短线条都活起来。他的用笔中侧兼使,笔画多求厚实,笔酣墨饱,又时见清秀瘦劲的线条,进而增加了笔法的张力和线条的变化之美。以拙见,轻重有变、虚实相参,巧拙并施、拙中寓巧,稳重而又率意的用笔,变化丰富的线条情态,不丑不怪的结体构形,是一江书法给人的总体印象。

诚然,一江的有些作品还存在美不尽然之嫌,他那些眼下算不上精彩的作品,因其用笔的不够精纯而显得有些别而扭之,如《行书座右池边五言联》和《行书明代凌云翰西湖渔者诗立轴》等作品。但在笔者看来,这些瑕疵并不足于掩玉之质,倒是让我们从中可以窥见他的书法变化之致。

书法是写字,但不仅仅是写字。作为一种文化品性和艺术品性的书法,它与写字最大的不同在于,写字多是为了结构的美观,而书法则有较高的技法要求和精神层面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从这个方面讲,书法是已脱离了写字阶段进入更高层次的文化和艺术。一江深谙此理,他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笔者坚信,他一定会走向更宽广的成功之路!

是为序。

                                        乙未年荷月于吟秋别馆

 

 

作者简介

秋子,陕西凤翔人。长期从事书刊出版,退休前系出版社编审。“敦煌风”倡导者。甘肃省书协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协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兰州大学客座教授、书法研究所研究员。书法、篆刻作品入选众多国内外大展并有获奖;著有《中国上古书法史》《中国书法史略》《敦煌风漫话》《敦煌风续话》等16部(套);发表书法、篆刻、国学、出版等方面的理论文章以及诗歌、评论、散文、小说、杂文、对联、新闻、通讯等作品计300多万字,被誉为“当代书坛学者型书法篆刻家、书法史论家、诗人”。媒体多有介绍报

上一篇:陈一江简历
下一篇:为了新一程的开始——写在一江兄书画集边上/乔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