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批评的角色
——兼评《仇高驰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获奖作品集评》
方德生
严格意义上说,艺术批评是批评者与批评对象之间平等、交互的对话。批评者基于一定的理论,以艺术现象为对象,判其得失,因此艺术批评具有内在性,而不是简单的比附。由于艺术批评是一种价值判断,其中必定涉及批评者所基于的立场和审美取向。但是,艺术批评的前提是批评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艺术实践技能与艺术素养,对艺术史有着深入全面的掌握以及与之相应的美学、历史、社会理论功底——此二者如鸟之双翼,不可偏废。任何艺术现象均发生于一定的社会情境之中,艺术批评是一种解码,使过去的艺术现象呈现于当下;就当代艺术现象来说,批评者在尊重批评对象的基础上,评价其优缺点,增强批评对象“应该”与“是”之间的张力,以期补其不足,因此艺术批评又具有“治病救人”的功能。但批评者绝非“教师爷”,更非“救世主”。对于一个优秀的批评者而言,艺术批评同时也是一种内省,将自己置于他者状态,反观自身。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至于读者则在阅读批评的过程中澄清了自己的疑惑而有所获益。
近读2015年第23期《书法报》所载朱以撒和杨吉平两位先生的《仇高驰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获奖作品集评》(以下简称朱评,杨评),深感有失艺术批评之准。
朱评言简意赅,以清篆为标的,指出仇高驰篆书“有篆书之形,品不出篆书之神”,原因是“线条单薄,无可容纳”。然而何谓“篆书之神”,朱评却语意含糊,想必所谓“浓郁的篆意”便是其“神”了。而何谓“篆意”,朱先生只检出“深层”、“沉淀下来的内容”,而且说“这是每位阅读者更希望得到的”。看来朱先生是要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了,可普通读者哪具朱先生般的慧眼?如此笼统的措辞恐怕只能说明朱先生本人也无法定位“如何”是篆却又故作高深。仇高驰作为首届和五届兰亭奖的获得者,其篆书水准如何,对于一个真正懂篆书的人来说,是不难做出评判的(见图)。面对仇高驰如此稳健凝练,而又有流动飘逸之致篆书线条,朱先生却认为其“单薄浮浅”,真的太高大上了!既然仇高驰篆书作品如此“平平”、“单薄之至”,又怎么会让朱先生产生“一种闲适的美感”呢?一个书法功力“缺陷非常明显”的作者,又怎么会“用笔很娴熟,行笔流畅”呢?如果朱先生咀嚼一下自己的文字,难道没有意识到自相矛盾吗?中国审美理论“形神”说,想必朱先生一定是很不陌生的。朱评以为,作品乏神的原因是缺少“扎实功夫的,这方面达不到,缺陷就非常明显”,因此需要“综合”提高。这种居高临下的腔调,实在令人望而生厌。
另外,对于一件书法兰亭奖获奖作品的批评,朱先生自称是“无视这些外在的成分附加的”。是的,“不会在意这些”本是一位批评者应有的基本素质,没有什么值得炫耀之处,朱先生之所以作如此强调,莫非在暗示读者自己有着“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的超凡眼力吗?
纵观朱评,简洁明了,具有普适性,适合于批评一切人、一切作品,历千劫而不古,换个关键词就够了。这样的批评又有何价值和意义呢?
朱先生写过大量的书法评论,写多了,烂熟于胸,不暇思考,于是多有臆测。曾读朱先生《仇高驰·内在比外形重要》(《书法报》2012年10月17日第40期第六版),文中说仇高驰隶书“读起来有《西狭颂》的影子”,很显然是误读,因为就连仇高驰本人都不知道自己何时研习过《西狭颂》。朱先生在此文中还认为仇高驰书法“行笔迅捷”,其实只要看过仇高驰现场写字人就可以知道,这又与仇高驰实际运笔速度完全不相吻合。
与朱评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不同,杨评采用了再通俗不过的“虽然……但是……”的形式逻辑,貌似全面,实则陷入混乱。杨评前部分通过对作品的细节分析,对仇高驰在书法上的努力做出了相对肯定。如果顺此推理,仇高驰还算个够格的书法家。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杨评结尾却彻底推翻了自己的评述,真的不愧是辩证地看问题了!杨评颇为得意地站在“历史高度”把仇高驰归入蹩脚的书家行列,“然而回顾历史,仇高驰的追求与……萧蜕庵并无二致,而与博通经史、精通岐黄的南社诗人萧蜕庵相比,仇高驰单薄的书家角色便显得十分寒伧,从他蹩脚的获奖感言可以肯定地得出这个结论:他顶多传承了萧蜕庵篆书的皮毛!”这段与主题无关文字的实在让人大跌眼镜。杨先生是想卖弄一下自己广博见闻,还是想贬低作品与作者以显自己高明?我想,两方面因素都有。艺术批评,检出对象的缺点实属正常,但杨评这种鄙夷的口吻,毫无幽默感,散发出酸溜溜的迂腐气。本来,参加一次活动,谈谈感想,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我想杨先生也概莫能外吧。况且仇高驰的感言内容既无任何炫耀情调,又无任何攀比心态,真不知道这样的感言“法犯何律,罪犯哪条”,让杨先生觉得“蹩脚”与“寒伧”?如果作品真的如此低劣,作者文化水平真的如此蹩脚,杨先生又何苦屈尊纡贵,浪费宝贵的时间与精力写这个评论呢?无论如何,杨评显示不出最起码的对人格应有的尊重。说话,还是厚道点为好!
其实,艺术批评并非容易事,它表征着批评者的艺术实践、艺术素养、理论功底和为人处世的态度。我并不赞同坊间流传的“写字不成就去做批评”的说法。但是,看了这两个批评,我以为,某些所谓“批评家”真的应该放一放手中的“批评”,多加强些艺术实践,让“批评”多些切肤之感,少些臆测之论。否则,一篇接一篇低劣的文字堆砌,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无底深渊。
首页 > 艺术批评的角色
艺术批评的角色
2015-09-22 22:51:46 点击:969
上一篇:情感是书法创作的不竭动力
下一篇:学篆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