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的范畴可以推展到古代埃及人的画卷,波斯人富有异国情调的细密画和欧洲中世纪圣经手抄本的插图,以及我国古代的传统洛阳东郊顾人残墓中布质画幔的遗迹,更早甚至可追溯到史前时代阿尔塔米拉和拉思考(Altamira & Lascauxl)的洞穴壁画。虽然许多古代人类用颜料、树脂调和水,作为记载他们的生活琐事,传述他们社会文明的工具,但是,随著时光的荏苒,知识的累积,历经18、19世纪欧洲水彩画的兴起;尤其是英国多位水彩画家们努力所创立的丰硕成就,从此,水彩画渐近完美。到19世纪末,水彩画已经发展出完整的独自体系。就狭义的定义而言,“水彩画”是指用水彩颜料,以水为稀释媒介,在纸张上作画的绘画方式。通常有透明水彩(Transparent Watercolor)及不透明水彩(Gouache)两大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绘画材料的生产,21世纪水彩画已不再局限于透明水彩与不透明水彩两大范畴。举凡能用水稀释作画的材料。如Gesso、压克力、透明水彩液、水彩铅笔,都包含在水彩画的领域之中。
我国进入当代的时间概念一般史学家认为是1945年以后,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人才开始对涌入国内的各种思潮进行反思,中国开始进入当代。中国当代水彩画的概念也随着当代中国文化和观念的变化而得到很大的拓宽。时下认为只要是用水来调和颜料画在纸上,画面的色彩和节奏由水分的多少来控制就可以称为水彩画。
中国水彩画发展了各异的画风和风格受广大人民所喜爱,同时也扩展了它的功能,甚至也被各种其他画种和艺术形式所借鉴和学习。比如:电脑美术设计中的PS和PT 还有SAI(Easy Paint Tool SAI)这几款软件,里面有色相环和一些可以出现不同肌理的材质笔刷,配上铅笔能画出色彩很通透的水彩效果;还有相当一部分油画家也在用油画模仿水彩效果。
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及各省的艺术委员会纷纷成立,每年各省都举办省级展览,水彩的送件络绎不绝,各种风格的人才辈出。从历届的水彩画展来看,水彩画在其他画种中和欣赏者中的地位也不断地在提高。1999年举办的第九届全国美展水彩画、粉画展,水彩画居然破例地与油画、中国画各设三个金奖,此届展览也是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从规模上算是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大展。
此后水彩画在我国的国展中已经单列出来,成为了一个大画种,这是水彩界的盛事。
中国水彩画在当今的艺术之林中已经有诸多客观的艺术成就,这份丰收的艺术景象是令人振奋的,但相比当代其他艺术形式的现状,近20年来水彩画难以开启观念层次的审美意识,对文化的关注和学术上的研究显得被动,总体上无法摆脱社会的歧视和冷落,感召力不强。
水彩在中国的发展笔者看来是不及油画和其他画种的,尽管在国展上偶尔见到几张耳目一新的水彩大作,但都被传统的水彩淹没了,中国水彩最大的弊病就是千人一面,似曾相识,大家喜欢跟风,看好评委的口味,为展览而画作品,为怎样迎合评委的口味而画作品……种种都阻碍了水彩在中国的发展。
第九届全国展的获奖作品《森林的报告》(作者:坎勒)就是一件很有新意和具有时代性的水彩大作,作者从材料和表现手法上都给了水彩新的生命力,大大拓展了水彩的发展的空间,在艺术语言上,坎勒在《森林的报告》中采用了自创的玻卡水彩技法-------一套区别于传统水彩艺术的语言系统,从而能用浑厚、深沉、浓郁的语言,创造性地把他的思想和观念视觉化。即使从今天的角度看,《森林的报告》在艺术语言止的创新,仍然是它能在艺术上感动我们的重要原因。只是可惜一点,坎勒没有继续研究下去,改行画油画去了。仅此一例,我就感觉了水彩创作的多元化和改革发展的难度。
百度一下,水彩画的含义就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简称水彩,由于色彩透明,一层颜色覆盖另一层可以产生特殊的效果,但调和颜色过多或覆盖过多会使色彩肮脏,水干燥的快,所以水彩画不适宜制作大幅作品,适合制作风景等清新明快的小幅画作。颜色携带方便,也可作为速写,搜集素材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水彩现在成为大画种的尴尬和处境。
笔者也是一名水彩画的忠实信徒,一直在水彩里游离,也曾深层次的思考水彩的多元化创作的问题。
现在我们翻开国展的画册,所看见的都是那种轻盈,那种水色交融,那种无病呻吟的小情小景,风景,人物,静物等等,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震撼的大作很少见,具有探索性和求新性的作品更是少见。是不是具有这种探索性的人才没有?也不是的,评委的判断力就把这批作者拒之门外了。
时代的发展也带动水彩的发展,水彩创作的多元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一个画种,如果不与时俱进,是难以发展和开拓的。水彩如果还是小资小调,不接纳新生事物,不以阔达的胸怀包容有想法和有思考的探索性的作品的话,那将是阻碍水彩发展的绊脚石。
纵观艺术发展史,每一个新生事物出现后要想发展都是艰难和曲折的,保守派的坚守,创新派的探索,中间派的观望,形成的是一个回旋式的怪圈,只有那些思路超前和深度思考的艺术家才会是最后的赢家。也是社会发展的定势。
比如梵高,(荷兰语: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梵高的早期生活,坚决投身于从事艺术品商人的工作。经历了短暂的教职生涯后,他成了贫困的传教采矿工人。直到约莫27岁时,梵高才开始了他的画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间,却创作了超过二千幅画,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梵高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其在梵高待在法国亚尔的那段时间,发展已臻成熟。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
水彩创作多元化也是水彩本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水彩画的不断发展、成熟,遵循了艺术发展的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融汇中西艺术的精华,通过艺术家的实践,从多方面综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结和气质。要真正把水彩画这一"拿来的"艺术变成自己的东西,还需要从思想到观念,从行为到学养,从技术到艺术,从生活实践到艺术实践中反复磨练自己、充实自己;还需要在发扬民族性的问题上进行探究;还需要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上给予指导;还需要在文化品位和素质上有待提高;还需要在艺术的创造性上进行努力。中国的水彩画发展前景的定位无疑于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凝结着中国的浓厚民族文化传统,故中国的水彩画走中国化的艺术之路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水彩画究竟怎样在民族传统与西方文化碰撞中去激发活力,寻求发展,这是我们当今水彩画家应积极面对的问题。现代社会的发展已打破许多原有的传统观念的樊篱,使画种之间的界面越来越模糊,这为水彩画的观念更新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工具、新材料的开发运用,为水彩画家探索新的表现技法、开启新的创作思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发展到今天,巨幅水彩画的产生极大增强了水彩画的视觉冲击力,水彩画技法语言的表现更强,形式感更丰富。同时,中国水彩画队伍不断壮大,油画家、国画家、版画家、雕塑家的加盟,为中国水彩画注入了许多新的观念,促使水彩画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现代中国水彩画家的艺术素养不断提高,创作出的作品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到形式语言,审美情趣都逐步走上新的台阶。
艺术的发展在于创造。当代水彩画家必须在审美观念、创作思维、表现手法上作积极地、更进一步地突破,坚持多元综合的价值取向,坚持多样化创作风格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使水彩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使中国水彩画成为新世纪里中国艺术流动的旋律中跳动的音符。
(李安军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