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馆 主办 加入收藏 | 回到总馆
首页 > 品读李安军

品读李安军
2015-09-04 10:06:08   点击:811

 

常德日报·记者·赵有强

 

     堆吧,堆吧!堆吧……

     打破传统的用纸方式,将透明的水彩颜料层层叠加。肌理,厚重,古朴……

     有人说:这是离经判道;也有人说:这是标新立异。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任、我国著名水彩画家黄铁山先生则称:“李安军的画,技法独特,渗透了版画、油画特点,与所表现的主体非常吻合。”

其实,欣赏李安军作品的还大有人在——

十届全国美展、中国美协第十八次新人新作展、 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第四届马来西亚展、第七、八届全国水彩画作品展,等等。诸多展览,众多评委,均给李安军作品亮高分。在省美协举办的重大赛事中,李安军获银拥铜(奖)。 2006年,李安军入会中国美协,实现了成为一名国家级画家的梦想。

李安军,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今年38岁。在美术界,如此“年少”而又成绩颇丰者让人羡慕。他成了《中国艺术》杂志封面人物,中国美术家协会出版《美术家李安军》作品集,前卫艺术刊物《十方》专题宣传等等。

109下午,满腮胡须修整成短刷状,说起话来细声慢语的李安军把记者迎进了他的家。

陈旧的家具,落伍的电器,简洁的居室里,显眼之处有二,一是墙上随处可见个性张扬的李安军水彩画,让人感觉,已进入展室;二是书房水泥地面上存放着一张裸露的“席梦思”,没有床单,只有一床折叠好的盖被。李安军解释:“看书累了,晚上画画久了,在上面将就一夜,免得吵醒家人。”

美国人曾做过一项研究:筛选及追踪1400位天才儿童。研究结果表明,“天赋之才”并非成功的保证,成功与否的最大区别在于:能否将全副精神用在他们所做的事情上。听李安军谈自学经历,记者油然想到了这则有趣的研究。

1986年,农家仔李安军考入某师范学校。上美术课时,老师现场写生的作品让安军产生冲动。午休时,李安军赶紧跑到文具商店买来了画画工具,“我要当一个像老师那样的画家,将来的主攻方向就是画画”。李安军在心中立下了誓言。从此,

师生们常见一个背着大画板的小个子学生临摹、写生、忙展览……周末,学校画室的灯光变得彻夜通明。中专3年,李安军画了1200多幅画。种田的父亲和乡亲们夸奖他:那些鸡啊,鸭啊,牛啊画得太像了。毕业时,校长提名,推荐他上大学深造。用人单位到学校抢着定单李安军。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美术评论翟墨先生说:“刚开始时是画技术,研究怎么画得像;第二步是画艺术,研究怎么画得美;第三步是画观念,研究怎么画得深;第四步是画学养,研究怎么画得神。”短短5年时间,李安军顺利实现了画得像、画得美的目标。

是做“画匠”还是当画家?画着画着……李安军困惑了。

1991年,正当李安军在创作道路上感到迷茫之时,一位从省城来的青年画家带来了“思想第一,技术第二”的艺术观念。什么是摇滚音乐,什么叫“85美术思潮”……李安军感到,自己应该有一个新的开始了,他努力地寻找着那些属于艺术起源与本质的东西。艺术信息极为封闭的小县城已无法满足他的新追求,他要走出去,在更大的世界里吸取更多的艺术营养。可是,微薄的工资,繁忙的工作,都不能让他有太多“非分”之想,唯一属于自己的就是,生活标准降低,再降低!画画时间挤挤,再挤挤。10年时间没给自己添一件新衣服。啃馒头,吃小菜,偶尔才会在食堂吃一荤。假期,去省城,跑湘西,拜师访友,写生画画。“头发长长、面容瘦小,衣服上积攒了五颜六色的斑点。有段时间,同事们笑我为‘问题青年’。父母为我的生存状况担忧。”李安军为过去十年“画像”。

 “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创新。”余秋雨说。

1994年,作品《窗》获得湖南省青年美展铜奖。这是李安军更新创作观念,在表现技法上寻求突破的大胆创新。他不用浸染力强的水彩画纸,改用吸水能力较弱的白版纸,屏弃传统的水浸、水染、透明的画技,将传统水彩的轻快,流畅去之,改用堆积、叠加的手法,让画面像油画般厚重,像肌理般粗犷。他在水彩画技法上的大胆尝试,第一次引来湖南画坛的争鸣,有叫好的,也有大泼冷水的。

争论,困惑。又是6年。李安军回到了“闭门造车”的境地。他把自己关在学校后面那间小平房里,读书、“思过”、创作……

与艺术界朋友的交流,改为借用英特网、信函等方式。

2004年,李安军迎来了创作史上的丰收年,作品《湘西纪实.NO5》获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银奖,并入选十届全国美展。作品《人物.NO1》被《中国油画》、《美术大观》杂志推介。

2005年,作品《湘西纪实之十一》、《湘西纪实之十三》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八次新人新作展》。

厚积,薄发!李安军离成功越来越近。他担任了市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主任,带着一批水彩画家,跑湘西,上河南,入厦门,去庐山。澧县、桃源的青年水彩画家们先后有作品入选全国展及省展。桃源“七黄”现象引起省美协高度关注。

“作品是作家的自叙传。”郁达夫语。

2006年,技巧娴熟的李安军开始运用绘画语言写意家乡美景。作品《桃花源系列》应运而生。他笔下的世外桃源,彰显桃花源秀丽之本。那山、那水,透射出画家对生活、对故土、对生命的热爱与关注。著名美术评论家邓平祥先生观看后写道:“火红的土地,浓烈的树丛,造型手法独特,与众不同。这是画家讴歌家乡写出的一首文笔华美的散文诗。"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李安军的“真我”还表现在画外的方方面面。汶川大地震后,李安军拿出精品参加中国百名水彩画家赈灾义卖,支援灾区建设。当同行们热衷于做市场,通过卖画购房买车,提高生活质量时,李安军却为“前卫艺术”甘守清平。20多年来,李安军带出的学生有60多人考上了美术院校,100多名学生的美术作品公开发表。而“美术教师”的身份却始终不改。

采访结束临别时,李安军动情地说:“困惑也罢,独自叩门也好。我要用画一生感悟时空。”

上一篇:关于折腾 关于安军的折腾艺术
下一篇:艺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