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馆 主办 加入收藏 | 回到总馆
首页 > 同虚伪与真实进行对话

同虚伪与真实进行对话
2015-09-04 10:03:10   点击:826

 

——李安军水彩人物画创作略谈

 韩少玄(北京)

 虚伪,真实,所有的——

人和艺术。

 或者,如果准确的说,应该是虚伪的人和直接面对着一群虚伪的人并以此为表现主题的艺术。虚伪和真实。我只是品味着这两个词语所带给我的感受。不能确定,哪一个更能够接近于本质。从对传统艺术的偏好到对当代艺术的关照,于我,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的转变过程。告别传统,面对当代,一整套完整的的价值判断标准瞬时间如大厦之倾、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空白,以及庞杂不经。

 失落,随之而来。

 而且这种失落感,恰恰也是一个时代和群体所共有的。

 自从尼采宣告——上帝死了之后,习惯了在上帝的庇护下的人们就再也没有脱离过这种失落感。其中的原因就是,人成为了人。如果,人真的能够成为人,那么情形还会好一点。只是人作为人,好像从来就没有过这种自信。忘了在什么地方我曾经说到过,在开始的时候,人是神,在结束的时候,人也是神。但在开始和结束的中间环节,人仅仅是作为人而存在。当人仅仅是人的时候,距离理想的存在就越来越远了。我在此刻似乎大略明白了,人的自信,还有人的尊严,这些不是人之为人而能为之的……

 这是我对人的看法。

 ——批评,就是判断。我想我更习惯于感受和猜测。

 并不是所有产生于当代绘画都属于当代绘画艺术的范畴。

 当代绘画艺术的概念,不能仅仅用时间的概念来界定。从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再到当代艺术,可以看到的是,它经历了一个从注重人伦教化到注重画面形式技巧再到注重社会现实问题的转换过程。也就是说,作为当代艺术的绘画,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越来越把社会现实中日益凸显的各种问题纳入自己的视野,以此来寻找和确定自己在艺术史中的立足点。

 所以说——

 当代艺术对艺术内部问题不感兴趣,它们更注重社会。

 所以说——

 一是当代艺术必须面对社会时代所特有的新现象,二是当代艺术必须继续面对现代艺术直到今天都未能完成的任务。

 可以说,当代艺术是依据于它的批判性质而存在的。

 由此而来的,作为从事当代艺术的创作者,他首先就是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批判者,对当今社会的各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作出自己的判断,这就要求在他思想的最紧要处,要有相应的反思和批判的能力。曾经有人提出,严格的来说,当代艺术应该叫做艺术社会学,不无道理。

 而安军的人物画创作,让我看到了他的艺术创作的当代化立场。

 尤其是他的《包裹》系列。

 在安军的《包裹系列》,以及其他的一系列人物画创作,我可以清晰的觉察到,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的他对于人本身以及对于现实中的人生存的现状,都进行着非常理性非常个人的揭露和批判,他是思考着的在自己的绘画里面,他表现了一种虚伪性的存在,而在另一种意义上,这种虚伪又同时是一种真实。在这思考的过程中间,有一些痛楚、有一些无奈,或许还有一些期待。

 在安军的思想里,在安军的画里,人——

 ——是——

自由是不存在的,所谓的自由仅仅是作为相对而存在,或者说是出于人的本能的愿望而已。在时空里生存着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脱离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束缚的,从人类刚刚能够关照自身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觉察到了这一点。这是人的悲哀。人,说到底,最终就是一种悲剧性的存在,也同时可以说是荒谬的存在。而在安军的画里面,是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从画面上,我们不能够准确的辨别这些人物所存在的时代和位置,存在着的人们,好象又是不存在的。很难说,这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人能脱离时空而存在吗?如果真的脱离了时间和空间,人会是一副什么样子?在这个时候,安军是把问题指向人类生存的最紧关节要处。我想,如果说这是表达了他的一种热切的愿望的话,倒还不如说,他是在叙述当下的人在思考自身及试图逃亡的过程中挥之不去的迷离和惘然。

 ——是——

 区别于其他的动物,人是一种文化性的存在。走出混沌鸿蒙之境,人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间,逐步创造了文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明。人的自信和尊严,大概也就是来源于此,同时我们也在无形中夸大了文化的意义。其实,文化是一件外套。记得张爱玲说,人生就如同一袭华丽的泡子——可惜它已经生满了跳蚤。情况大略相似。身处文化中的人,当他用一件华丽的外衣把自己装饰起来之后,人,就开始慢慢的走向了异化。最终,人会为被这件衣服所改变。或者说,人最终会被自己所创造的东西所改变,失去人之为人所谓权利。文化是可怕的。而且更为可怕的是,在这个转型时期中的文化,已经没有了它固有的稳定性和自律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疯狂和混乱,信仰和理想是没有的,剩下只有欲望,而且是一种没有任何节制的欲望,身处其中的人,景况是可想而知的。说到底,这根本上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迷失。失去价值坐标的人士无法正常生存的。那么,人如何摆脱这种异化文化的困境,寻找、创造和确定一种新的文化新的价值判断体系,是当代每一个人的使命。安军在创作《包裹》及系列的人物画的过程中,可能也是源于这样的思考。否则,这些游离着寻找着包裹着的人就没有进入画面的必要了。

 ——是——

 也不能说,在如此种种的遭遇下,人就失去了生存的理由。我想,这应该是安军最终要告诉我们的。或许,在重重包裹的里面,正在进行着某种质的变更和转化。安军的意思是,我们不能完全的失望。他的包裹,可能就是这样一种隐喻,包裹里的人一如蚕茧里的蛹。

 最后,人要成为什么?

 我不知道。

上一篇:徽州是诉说不尽的惆怅
下一篇:艺事记录